智慧医疗独角兽成长记-全球热议
欧洲东部国家摩尔多瓦,一批人工智能(AI)诊疗设备和软件几个月前抵达,正通过精准筛查为当地居民降低肺结核传染率和死亡率。这些设备和软件,来自一家北京独角兽企业——推想医疗。
不光会跑,还会飞,神奇的独角兽,是高科技、高成长、高估值企业的代名词。这个被风险投资家创造出来的概念,如今不仅是公众耳熟能详的热词,更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与创新生态的风向标。
诺奖大师门徒休学追梦
(资料图片)
15岁离开父母到新加坡上高中,26岁放弃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创业,推想创始人兼董事长陈宽,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悬壶济世”的种子,在他年幼时就已经埋下。头发花白的舅公骑着白马,带着简陋的医疗仪器,奔走于粤西乡间泥泞小路为村民问诊的身影,是他童年的深刻记忆,并无形中影响着他未来的人生抉择。
2014年底的一天,在美求学多年的陈宽从公寓28层望向窗外的密歇根湖,脑海中一个念头挥之不去——“我已经在学校里写了20年的作业,是时候做点对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事了。”
那一年,AlphaGo还未在围棋人机大战中上演碾压性的胜利,但人工智能的暗流涌动已经让很多创业者跃跃欲试。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陈宽对计算机科学并不陌生,攻读经济和金融双博士期间,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金融现象。
不想错过机会的紧迫感,希望用AI改变传统医疗行业的渴望,最终让陈宽决定回国追梦。自此,美国华尔街少了一位金融精英,而中国则多了一家立志用AI打破医疗资源的不平衡、造福更多患者的科技公司。
“如果有心里非常想做的事情,你就应该去追逐它。”带着导师的祝福,陈宽踏上了归国之路。
创业多舛从启程时就已显露冰山一角。当陈宽在芝加哥奥黑尔机场准备登机时,起初约定一起回国创业的朋友们纷纷临时变卦,一个都没有出现。
即便如此,孤身上路的陈宽,挑战不确定未来的决心也没有丝毫动摇。2015年,在北京浓厚创业氛围的吸引下,陈宽选择将公司“安家”在北京,在中关村留创园开始了推想的奔跑之路。
背包创客敲开智能诊疗大门
在中国,肺癌是恶性肿瘤第一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世界肺癌病例的三分之一以上。由于肺癌早期症状的隐匿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如何帮助更多医生练就“火眼金睛”?这是推想在AI医疗赛道的重要切入点。
一个人、一只背包,陈宽在2015年初开启了“背包创客”的疯狂节奏。他一连数月在全国各地奔波,寻找对智能诊断技术有兴趣的医院。“你的产品真能帮医生做诊断吗?那还要我们这些医生做什么?”一开始,不少人都把他当成了骗子。
一次,跑了一整天的业务,陈宽独自一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吃火锅。他一边吃,一边时不时盯着旁边板凳上的背包,“那里面的电脑是我当时的全部家当,如果它丢了,推想也就丢了。”
连跑四十多家医院后,陈宽终于说服了第一家合作伙伴——某省级人民医院。他索性带着团队直接租住在医院外的破旧居民楼里,潜心训练出了推想第一个可用于CT影像精准识别的AI模型。
资金窘迫,几乎是所有独角兽创业之初的生存考验。推想医疗创业团队的早期运转,仅靠陈宽创业前的个人积蓄支撑。2016年,崭露头角的推想医疗终于迎来天使轮融资。时至今日,公司已完成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启明创投、中关村并购母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疫情考验中加速奔跑
充足的资本供给为创业者助力续航,而梦想最终要想照进现实,关键还要能自我“造血”。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智能诊疗等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人类应对这场空前挑战的重要助力。
疫情之前,推想和武汉同济医院正在进行针对肺结节、肺结核的相关科研。新冠肺炎患者大批涌入,发热门诊超负荷运转,患者交叉感染风险巨大,医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患者的数据、信息。
“利用AI产品快速找到潜在的新冠肺炎患者、降低医生工作压力、缩短报告解读周期成为大型医院的紧迫需求,AI的价值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放大。”陈宽回忆。
从2020年除夕夜开始,推想团队一刻不停地展开针对新冠肺炎的AI产品研发,短短一周就成功应用到武汉战疫一线,将医生对患者CT影像的诊断时间由10到15分钟,缩减至2到3分钟。随后,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CT影像结果成为“临床诊断病例”的判定依据,推想的肺炎智能辅助筛查和疫情监测系统随后陆续进入多家医院。
借助AI技术,陈宽年少时种下的“悬壶济世”梦想,照进了基层医院——仅在福建三明市,通过移动CT加人工智能的方式完成的基层肺癌筛查,就实现了200多例肺癌患者的早期发现。
“想不到,像我们这样小小的企业,也能获得北京市级重要科研项目的支持。”推想医疗副总裁陈炳澍回忆。2018年,这家当时成立仅2年多的年轻公司,就获得了市科委支持的“慢阻肺及肺结节”科研项目支持,项目规模达400万元。眼下,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支持下,公司已与北京胸科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结对子”,技术产品加速在医疗场景中落地。
近8年磨砺,推想已经成长为一只业务遍布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全球四大医疗市场的AI医疗独角兽,为近20个国家的1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重大疾病的AI辅助诊断服务。
“推想很幸运,恰好处于北京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医疗健康产业‘双发动机’的方向上,踩上了与未来产业方向一致的东风。在这样的赛道上,会有更多踏实做事、勇于创新的企业起飞。”陈炳澍感慨。
北京成为独角兽之城
北京是全球独角兽企业的重要孕育地和集聚地,数量和估值位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截至2021年,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比2015年增长150%,持续领跑全国。
2022年,北京新增上市公司61家、累计达780家。小米、京东、美团等36家北京独角兽近年来陆续上市“毕业”,总市值达3万亿元。
北京新生代独角兽快速崛起,硬科技独角兽占比已近五成。在AI辅助药物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产业互联网、商业航天等领域,北京快速涌现出一批成立不超过5年的年轻独角兽。
北京平均每天就有6.5家企业获得投资,102家独角兽累计获得845只基金超4000亿元投资。通过设立科创母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北京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强化耐心资本供给,做好独角兽企业源头培育。
呵护奇思妙想 成就独角兽之城
同时具备成立时间不到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未上市这三大特点,身处朝阳产业并以惊人之势增长的创新企业,被冠以“独角兽”之名。
过去十多年,是北京创新潮涌、独角兽层出不穷的时期。截至2021年,北京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比2015年增长150%,数量和估值均在全球城市中名列前茅。高速奔跑的独角兽,正向世界诠释北京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密码。
与陈宽类似,逐梦北京的创业者纷至沓来,并瞄准前沿领域大展身手。在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力邀下,谷歌眼镜核心研发人员赵勇回国创立格灵深瞳;曾任德国宇航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的陈兆芃,回国创立了思灵机器人;卸任猎豹移动总裁后,在互联网行业厮杀了十余年的徐鸣跨界创立银河航天,要用上千颗卫星织起一张覆盖全球的太空互联网……
“新生代独角兽快速崛起,硬科技独角兽占比近五成。”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剑介绍,近几年,在AI辅助药物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产业互联网、商业航天等领域,北京快速涌现出一批成立不超过5年的年轻独角兽。
独角兽的成长之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往往要经历穿越“死亡谷”的考验。一轮又一轮高强度研发投入、产业化落地道阻且长的煎熬中,接续陪跑的耐心资本为独角兽们撑起抗击风险的坚固屏障。
在北京,平均每天就有6.5家企业获得投资——2022年,投向北京企业的早期投资、VC/PE投资额1616亿元,在全国占比17.8%,连续多年领跑各大城市。多年来,北京102家独角兽累计获得845只基金超4000亿元投资。通过设立科创母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北京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强化耐心资本供给,做好独角兽企业源头培育。
独角兽企业,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作出的选择,未来的世界顶尖级企业,大多会经历独角兽企业这一阶段。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宇蕾表示,中关村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充分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活力,促进涌现出一批脱胎于高校院所的独角兽、龙头企业孵化的独角兽、资深连续创业者牵头创办的独角兽。本市将积聚力量支持独角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发挥好“政府+联盟”双管家机制的优势,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一对一”服务,促进独角兽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本报记者 孙奇茹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与中国创新时代一同蓬勃生长
知名投资人李开复,又开始筹办新公司了。
“这是一家由技术愿景驱动,拥有卓越中国工程底蕴的创新企业,在全球范围号召世界级的人才,加入我们一起打造这个世界级的公司!”今年3月19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一条热情澎湃的“英雄帖”,他正在亲自筹办新公司,一个打造“AI 2.0”新平台和AI驱动生产力应用的全球化公司。
“如果说AI 1.0是发明了电,AI 2.0就是电网。”李开复认为,AI 2.0时代的来临,将带来巨大的平台型机会,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还要大十倍,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迎来平台竞逐的机会。
2005年,李开复出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在当时,不少人都以能进入被视为“硅谷传奇”的谷歌工作为荣。但几年后李开复发现,谷歌中国的许多顶尖人才陆续离职创业。“他们一个个眼睛发光地对我讲,中国创新创业的时代已经到来。”李开复回忆。
2009年,李开复从谷歌辞任,在北京成立风险投资机构创新工场。“我感到自己必须要投身这股浪潮中,与中国创新创业时代一同蓬勃生长。”李开复说。
在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年代,创新工场一早就有了“科技投资人”的底色,投资了多家科技企业。2016年,这家投资机构锚定了新方向——全面投入Tech VC(硬科技投资)。最近几年,李开复的座上宾,几乎一半都是科学家。他就像一位老猎手,敏锐地捕捉微小而影响深远的技术趋势与投资风向变化。如今,创新工场已经孵化、投资了11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并将投资领域扩展到了专精特新等更多硬科技领域。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热浪席卷全球。李开复判断,在互联网时代,雅虎、新浪、网易等代表性平台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滴滴、快手、字节跳动等巨头公司又引领了新的时代;当下,人们正进入AI 2.0时代,一批新的平台级企业将诞生,而这样的公司大概率会在北京诞生。
2000年,李开复曾在《北京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关村能成为下一个硅谷吗?》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当时的中关村与硅谷相比,在文化、人才、创新方式、投资机制、高校参与度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二十多年后再回看这篇文章,他感慨,北京的创业氛围、创业文化、风险投资环境、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李开复观察到,二十年前,中国在创新创业方面很大程度上还是效仿硅谷,“但现在,我们逐渐看到微创新迭代后,大量更适合中国人、比美国公司用户体验更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脱颖而出”。最近几年,中国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疗,一批国内领先甚至全球领先的北京科技企业逐渐成长壮大,科技创业正当时。
“从全球范围来看,硅谷和中关村无疑是世界上两大科技创业最成功的地区。”李开复认为。本报记者 孙奇茹